標題: 兒童玩暴力電玩,確實會增長暴戾情緒【黃瑽寧醫師專欄 】 |
|
|
新加坡的研究團隊,今年三月在JAMA美國醫學會雜誌發表了一篇重要的論文研究,結果告訴家長不要再自欺欺人:兒童玩暴力電玩,確實會增長暴戾情緒。
研究的對象是小學三年級,四年級,以及國一,國二,四個年齡層的孩子,利用問卷的方式,了解他們平常玩的電動遊戲,以及一天玩幾個小時。研究共有3034位孩子與青少年參與,追蹤了三年之久,看看這三年之中,孩子的衝動控制,暴戾氣息,以及同理心的程度,是否和遊戲的暴力程度有關。
這三年之中,這些孩子會不定時的接到問卷,回答類似下列與暴戾氣質有關的問題:「如果今天有人挑釁我,或把我惹毛了,我會用拳頭反擊嗎?」「如果今天有人在John面前羞辱他,John氣不過揮拳打了那個人,你覺得John有錯嗎?」以及一些和同理感相關的問題:「當看到別的同學難過時,我也會覺得不太舒服嗎?」等等。
經過三年的追蹤與評分之後,結果非常明確,也就是「隨著孩子所玩的遊戲暴力等級愈高,越容易培養出暴戾的氣質」。這樣的結果不僅僅是在男生中顯著,在女生的族群也是一樣。不只如此,因為大腦發育未完成的影響,電動玩具的影響在三、四年級的小學生身上,會比國一、國二的中學生,還要來得嚴重與持久。
你可能會說,唉呀,會不會是那些本來就比較暴戾氣質的孩子,才會喜歡玩暴力電玩,所以因果關係應該是相反吧?答案卻是否定的。研究顯示,剛開始進入研究時就比較有暴戾氣質的孩子,他的暴戾分數只增加了10%;反而是一開始比較溫和的孩子,經過三年的追蹤後,平均暴戾分數可增加16%,可見電動玩具的不良影響,在任何性格的孩子身上都適用。
我們可能也會認為,一定是爸爸媽媽沒有「控管」玩暴力電動的時間,導致玩太久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吧?結果也並非如此。暴戾氣質的養成只跟「電動玩具的暴力程度」成正比,與家長是否介入管制時間無關。
這項研究是新加坡教育部與類似新聞局的單位所贊助,我想他們在未來的法令制定上,應該會對暴力電玩嚴加控管。在教養風格中,「學會放手」與「隨意放任」,真的是僅僅一線之隔。而根據這項研究的結果,我認為暴力電玩在兒童時期,應該是連碰都不能碰的壞東西,沒有所謂「玩一下下適可而止」這種模糊地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