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訊息】嘉義市政府電子報好評放送中~ 歡迎閱覽~  
:::
教學理念與過程
理念及背景 理念及背景
 
團隊運作與發展
信念與態度 信念與態度
團隊成員 團隊成員
工作職掌 工作職掌
 
策略運用
協同備課 協同備課
觀察與回饋 觀察與回饋
同儕省思對話 同儕省思對話
建立專業檔案 建立專業檔案
主題探討 主題探討
新課程發展 新課程發展
教學媒材研發 教學媒材研發
教學方法創新 教學方法創新
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
專題講座 專題講座
 
 
:::
     
 
中年級

(三)尋幽攬勝—詩數的生活體驗,透過「天邊月圓幾周年」、「程大位幫忙算帳」、「有趣的數字詩」三個部分的教學,讓學生能以各種不同媒材認識古詩與數學,更進一步創作屬於自己的詩。

 

教學設計主題或名稱

天邊月圓幾周年

 

配合領域

■語文     □健康與體育

■數學     □綜合活動

□社會     □藝術與人文

■自然與生活科技

□生活課程

適用年級

四年級

教學節數

三節

設計者

龍金華

主要教學資源

數學詩解題

參考資源或

資料出處

1.徐品芳著   數學詩解題   明文書局

2.youtube影片(蘇武的故事-品德教育)

3.自編

能力指標

語文

5-2-9能結合電腦科技,提高語文與資訊互動學習和應用能力。

5-2-13-1能從閱讀中認識華語文的優美。

數學

C-R-01能察覺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情境。

C-R-02能察覺數學與其他領域之間有所關聯。

C-T-03能把情境中的數學相關資料資訊化。

教學目標

 

1.了解詩意。

2.能知道蘇武的故事。

3.知道月相。

4.會依詩意計算。

評量方式

1.學習單(如附件)

2.學生出題題目

教學活動簡述

1.詩詞說明

2.蘇武的故事

3.認識月相

4.大家一起算

5.評量時間

教學流程

一.詩詞說明

1.朗誦詩詞並說明詩意

  天邊月圓幾周年

 當年蘇武去北邊,不知去了幾週年。

 分明記得天邊月,二百三十五番圓。

2.提問與解答

二.蘇武的故事

1.口述蘇武故事

          ~第一節結束~

2.觀賞「蘇武的故事」影片

3.提問以了解是否知曉蘇武故事

三.認識月相

1.解說複習月相(四上課程)

2.請小朋友說說月相。

3.揭示朔、上弦、望及下弦月相

         ~第二節結束~

四.大家一起算

1.回到詩意再說說

2.小組派員上台算算看

3.解說與鼓勵

五、評量時間

◎寫寫看學習單

◎檢討

            ~第三節結束~

教學設計主題或名稱

  程大位幫忙算帳

 

配合領域

■語文     □健康與體育

■數學     □綜合活動

□社會     ■藝術與人文

□自然與生活科技

□生活課程

適用年級

四年級

教學節數

四節

設計者

龍金華

主要教學資源

數學詩解題

參考資源或

資料出處

1.徐品芳著   數學詩解題   明文書局

2.自編

能力指標

語文

5-2-9能結合電腦科技,提高語文與資訊互動學習和應用能力。

5-2-13-1能從閱讀中認識華語文的優美。

數學

C-R-01能察覺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情境。

C-R-02能察覺數學與其他領域之間有所關聯。

C-T-03能把情境中的數學相關資料資訊化。

教學目標

 

1. 了解詩意

2.認識舊制「兩」和「尺」

3.能使用現代工具應用於舊制

4.能對教學內容感到興趣

評量方式

實際操作

教學活動簡述

1.解說詩意

2.說明公斤、公克與兩

3.說明公尺、公分與尺

4.古今交會

教學流程

一.解說詩意

   程大位幫忙算帳

 趙嫂自言快績麻,李宅張家雇了她。

 李宅六斤十二兩,二斤四兩是張家,

 共織七十二尺布,二人分布鬧喧嘩。

 借問高明能算客,如何分得布無差。

1.提問「績麻」「斤」「兩」「尺」「能算客」為何?

2.學生回答,教師補充說明

3.學生提問詩意問題,師答。

        ~第一節結束~

二.說明公斤、公克與斤、兩

1.複習公斤與公克

2.解說「兩」為舊制,1斤=16兩

  重量單位換算

公斤

公克

1

16

0.6048

604.8

1.653

26.45

1

1000

  取概數:一斤約0.6公斤約600克

3.分組依題目秤秤看

  (1)一斤的東西有多少?(請找鉛筆盒裡的物品)

  (2)一公斤的水有多少?

三.說明公尺、公分與尺

  長度單位換算

 中國古代嘉量的尺

嘉量中國古代對體積的標準量器。)

漢尺    約23.09公分

隋大尺  約29.4公分

隋小尺  約24.6公分

唐大尺  約29.4公分

唐小尺  約24.6公分

東亞傳統長度單位。

 日本

竹尺  約30.363公分

折衷尺約30.304公分

鯨尺  約37.88公分

吳服尺約36.4公分

曲尺  約30.3公分

  一公尺=100公分

  一尺約30公分

*一起來算算詩裡的數學。

  解說與稱讚。

                       ~第二節結束~

四.古今交會

1.分組:每組請剪出各三尺、一公尺和一尺半,三條繩子。

2.分組:每組請量一量該組的布有幾尺?是幾公尺?

3.分組:請用盒子秤出一斤半的物品(鉛筆盒中物)再用該組的 

        布和一公尺的繩子做包裝。

4.讚賞與鼓勵

                        ~第三節結束~

五.古裝戲開鑼!

                          ~第四節結束~

教學設計主題或名稱

  有趣的數字詩

 

配合領域

■語文     □健康與體育

■數學     □綜合活動

□社會     ■藝術與人文

□自然與生活科技

□生活課程

適用年級

四年級

教學節數

3節

設計者

龍金華

主要教學資源

1.徐品芳著   數學詩解題   明文書局

2.網路資源

參考資源或

資料出處

1.徐品芳著   數學詩解題   明文書局

2.網路資源

3.自編

能力指標

語文

5-2-9能結合電腦科技,提高語文與資訊互動學習和應用能力。

5-2-13-1能從閱讀中認識華語文的優美。

數學

C-R-01能察覺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情境。

C-R-02能察覺數學與其他領域之間有所關聯。

C-T-03能把情境中的數學相關資料資訊化。

教學目標

 

1.能了解詩意

2.能明白詩裡數字代表的數量及意義

3.能理解詩中情境

4.能了解詩意並進行仿作

評量方式

1.能回答問題

2.仿作

教學活動簡述

1. 認識數字詩-『詠麻雀』引起動機

2. 鄭板橋的詩-猜猜看

3. 欣賞「秋將獨釣」-情境教學

4.仿作

教學流程

一、引起動機

    『詠麻雀』打油詩   清代詩人

   一個二個三個四個

   五六七八九十個

   食盡皇家千種粟

   鳳凰何少爾何多

 提問(並說明):

 (1)何謂「打油詩」?

(2)有幾隻麻雀?十隻嗎?

(3)看到一就是一嗎?為什麼?請舉例。

(4)詩中「爾」代表誰?

(5)看得出有什麼隱喻嗎?

                           第一節結束

二、猜猜看:鄭板橋的詩

  一片二片三片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

  飛入蘆花總不見

提問

(1)和第一首詩有何異同?

(2)鄭板橋先生說什麼東西「飛入蘆花總不見」?

(3)說說對數字詩的看法。

三、再欣賞

     秋將獨釣      紀曉嵐

   一篙一櫓一漁舟

   一丈長竿一釣鉤

   一拍一呼還一笑

   一人獨佔一江秋

                       第二節結束

  提問

(1)和前二首詩比較看看。

(2)從詩中你看到什麼?

四、仿作並畫出意境

                         第三節結束 

 


 
     
 
:::
 
 
網站內容由各級學校機關建置維護 服務窗口請洽各級學校總機(請點我)
嘉義市教育網路中心建置維護
班級網站操作手冊影音版 班級網站操作手冊PDF檔
校園快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