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許多家長人云亦云的擔心:藝術與人文、健康與體育、綜合活動等,會不會又採計在校成績,分分計較得讓孩子多元得疲於奔命?答案是不會!因為各區的積分,在這三個面向上,都只看「及格」與否。及格就得分,不及格就零分,僅有這兩個分數區間,多數正常上課的孩子都達得到。
會考只分三等,而且是「標準參照」,只要通過國家制訂的標準,不需跟他人比。就像是考駕照,只要看自己有沒有通過並達到基礎或精熟,不需要去看別人得幾分,不需在意自己和別人的排名。
也就是說,過去PR九九和PR八○的學生會考可能都是同一等級,落在「精熟」。這將會改變分分計較的讀書方法。學科學習上,花時間理解課本裡的概念,會比超前學習、反覆練習更為重要。(關於會考,見一四〇頁)
未來免試升學,依憑的不只是考試成績,會考最多也只佔三分之一。高中第一志願以下的學校排名也會逐漸模糊,學校變成只有「最適合」,沒有「最好」。即使是學科成績優異,要爭取明星學校,參與「特色招生」的學生,在目前「先免試後特招」的程序上,最好也提前確認自己的選擇,比較能避免遺憾,萬一特色招生沒考上,只能等待第二次免試餘額登記。
當國中從分分計較的考試壓力中釋放出來,要讓孩子在國中的學習覺得有意義、有動機,學校和家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幫助孩子增加多元探索的機會,找到他的長處與興趣,用「長處」而非「分數」,驅動孩子追求知識與學習的熱情。
「自我探索」是青少年發展階段的生命重要課題,國中三年應該讓孩子有機會探索:我是誰?我可以做什麼?我喜歡什麼?唯有對自己了解足夠的青少年,才有辦法在選擇高中時做比較好的判斷。
如何決定免試還是特招?
十二年國教之後,照理說,七五%的學生靠免試入學升高中,需要透過特色招生擠明星高中窄門的孩子,少於二五%,而且會逐年下降。
一開始就打定免試升高中的孩子,會比較有機會在這三年有多元學習、找到更多舞台。
希望免試升學: 重點在於自我探索,以及弄懂該區免試超額比序條件
各免試入學區的比序條件大相逕庭,查清楚超額比序到底要比哪些項目,才不需要人云亦云的到處補習。還有些區域如宜蘭、花東、雲林,第一志願的學校百分之百開放免試名額,完全沒有「特色招生」,全面免試入學,超額則比序。
以生態最複雜的基北區來說,比序條件只有志願序、獎懲紀錄、均衡學習、服務學習、會考五項,其中獎懲紀錄、均衡學習、服務學習還有分數上限,不難拿分。媒體報導的補體育、搶當便當長的情況是沒有必要,也加不了分的。(各免試入學區完整超額比序表,請見「親子天下網站 15區超額比序原則完整版」,或參考《親子天下》最新版《十二年國教完全指南》特刊 )
希望特色招生: 重點在學科學習
如果孩子不想放棄競逐精英高中的機會,那麼要確認他在學科的能力的確高人一等。
因為明星高中提供給免試的名額這三年還是非常有限的,特色招生是必要途徑。但是為了提高鑑別度,台北市北政國中校長高松景預測,特色招生的題目將會比基測難。走訪坊間補習班,的確有業者瞄準這塊商機,準備推出特色招生班。
可想見的是,以特色招生為目標的孩子,短時間的學習壓力不會解除,有可能更沉重。
難以決定: 國二將是探索關鍵期
南投縣中興國中校長李枝桃認為,國二課業明顯變深變難,是否有學術傾向在此階段最容易判斷。輔導室也會在國二時為孩子做性向測驗、技職探索,成為討論是否考特色招生的時間點。
但家長也不要忽略孩子是不斷成長變動的。台北市國中家長聯合會總會長許永佳提醒,如果孩子從小學科就很強,可以做考特色招生的準備;但是如果中途沒那麼認真或頂尖,就必須隨時調整方向,「國中三年都要陸續安排調整與觀察,」他強調。
(文章出自親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