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式親子 德國小孩自信從哪來?中
德國小孩自信從哪來?我想有一個相當關鍵的要素是,孩子從小被大人當作一個完整的個體對待,父母在飯桌上會問孩子:今天在學校發生了哪些事,今天一整天好玩嗎?當小孩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意見時,父母總不忘跟孩子說:「你真棒!這麼清楚自己要什麼。」
德國孩子怎麼可以那麼自信,那麼愛在課堂裡發問?或許是受到二次大戰希特勒威權思想大屠殺的歷史教訓,德國人自此更有意識地允許自我意識自由地表達,這也直接影響了這一代德國人教育孩子的態度。德國人樂於看到自己孩子在各方面都均衡發展,書是不是念得最好,大概不會是德國父母心中最重要的要求。
大多數的德國孩子們在體能、音樂或美育上均有很棒的發展,培養孩子的興趣是德國父母相當重視的;不過,倒也不是一味地將孩子送去才藝學校,通常是在父母知道孩子對某項嗜好有高度興趣時,才會在課餘時間送孩子去做專門學習。問問德國孩子會什麼?你可能會很驚訝:有的很小就開始學踢足球,有的會音樂,有的會木工,有的會修理家裡壞掉的機器。
我好友威良曾跟我分享過,她說,我們都是在一個威權服從意識下長大的孩子,但她很開心,她的孩子並沒有受到她過往成長背景的影響。有一回威良全家去看一部獨立製作的電影,會後導演在放映現場與大家對談電影議題,當導演問到:「有沒有觀眾想要提問的?」沒想到威良八歲的兒子第一個舉手發問,當時威良看在心裡,有一分深深的感動,覺得兒子真棒,可以那麼勇敢發問,而不會去壓抑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威良跟我分享:這樣一個自信的孩子,完全是因為整個德國環境,總是那麼鼓勵孩子們表達自己,鼓勵孩子與他人做更多心靈思考的交流與溝通有關。
當大人一直將孩子放在「孩子不懂」的眼界裡去對待時,孩子不僅僅失去發揮最大潛能的可能性,也讓自以為聰明的大人失去與孩子們心靈交會撞擊的生命火花。對一個有智慧、有覺知的父母來說,總會明白靈魂之間沒有年齡界線,但人性的控制與期待,卻會將人與人或人與事畫定各種限制。從更高的視野來當父母意味著,不能只將自己跟孩子的關係侷限在父與子或母與子之間,而是需要來到一個平衡的新視野——靈魂與靈魂之間的生命學習。當父母願意來到這個視野,才有可能挖掘到小天使要送給我們的禮物,才有機會突然發現:原來不是只有我們在為孩子付出而已,其實,每一個小天使每一天都為我們枯燥的生活,譜上充滿創意與想像的樂曲。
引用自人間福報(本專欄隔周五見報)
|
|
|
|
|
|
|
|
|
發佈者:本站 來源:
蔡淑媚 日期:2014-02-12 01:2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