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2.3.5)參加了兩場精采絕倫的研習
上午是國語實小的楊玲珠主任講學習共同體以及其在國語實小實施的風貌
下午則是到附小參加陳佳萍主任的教學觀課
給我很大的啟發與震撼
先說說上午的研習吧
三個小時沒有下課的演講卻處處精采
楊主任將課程分成三個面向來講述
分別為
1.學習共同體的概念與目標。
2.備課如何進行。
3.觀課要觀什麼
1.學習共同體的概念與目標
*最重要的概念是老師發自內心關愛每個孩子
*重視真正的學習
*討論去激盪出火花
*討論可以沒有共識,但必須要有支持的理由
*日本的學生知道如何自習
日本老師會坐著上課,理由:眼神交流à促進孩子學習
*學習共同體的第二章有講述日本做學習共同體的背景與動機
*學習共同體是為了學習的品質與平等
*低年級適合團體與pair,中高年級適合4人一組
*為了教室小組討論座位的轉換要求孩子將所有物品都放入工作櫃中
*強調50分鐘的學習中-30分鐘做基礎學習,20分中作jump的學習。
*討論結束的時間(小組學習的結束點)à快要有結果卻還沒完全結束就停止(6組有2-3組討論出結論就可以停止討論時間);還沒有結束(結論)的小組,可以請他們先說說他們討論到哪裡,再由其他組給予補充,或讓其他組發表
*3不教-學生原本就會的,學生自己預習就會的,教也教不會的
*老師要教-講述或小組討論
*jump學習是在基礎課程中給孩子學習的動力或延伸學習的設計
2.備課如何進行
*課室教學的研修取代主題式的講述
*學習共同體在學校的運作方式可以是領域為單位(單一學科)缺點是孩子容易錯亂,也可以是班級為單位(同一班的學生為單位)缺點是老師沒有對話的對象
*一個月至少有一次針對下個月教學討論會:訂定主力學習、目標怎麼訂、哪些要講述、哪些要分享、哪些要做jump學習
*國語實小的例子,學習共同體在以下這些部分實施
數學著重->探究
國語->閱讀理解
社會->多元文化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自然->探索
◎建構校本進修的模式à工作方的形式取代研習,作公開課.教學策略的實作(ex探究教學策略、學生的學習討論…等等)
◎安排共同觀課的時間,啟動觀課
◎促成相互分享與對話à喘生新的共識,擷取自己適用的
◎全校共讀激盪出不同的火花,領讀者的工作—差異在哪裡,我們要做什麼事
◎1.確認單元教材內容的重點2規劃學習活動與設計研討問題(包含jump的學習)、3討論合適的評量的方式4.教材的解構與建構(研討小組協同學習的運作方式與時機)—以上是備課研修的重點,這樣才能克服教材與進度的壓力。
◎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常規.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樣才能à培養學生1.專注2.聆聽,這樣才能讓學生達到
專注à聆聽à對話à學習火花
培養學生養成以上過程都有一定的策略,經過討論研發的
*何謂jump的學習—學生遇到難題或能促進學習的問題,此時可以進小組
*備課對話的重點在於分享彼此jump設計後,討論是否符合本單元學習的重點.對學生是重要的學習內容.以學生的能力去進行是否適合。Jump如何引導,如何檢核成效(評量)
*備課召集人自然產生或自願
*備課需準備備課規劃或紀錄表
3.觀課要觀什麼
*觀課時,老師講述時站在後面,小組討論時蹲在小組旁邊
*觀看重點在於看單一小組,關柴這個孩子在整潔課的學習互動,老師嬌客及小組討論的學習互動式如何
*教專今年的指標全部都轉換成觀察學生
*觀課表格-全班座位表.小組座位表
*觀課老師的選擇是以學生為主要考量,導師、同班的科任、同學年群
*觀課老師可採取軼事紀錄-關鍵字-幫助回想當時的情況,語言流動(標示學生發言的順序)
*觀課重點在於我要在課室中做的是什麼、哪些部分再對照是否符合
-
觀課會前談.觀課準備(全班座位表.分組座位表.簡案.夾以上資料的硬夾板),觀察者要標註教學流程
-
觀課後的研修—與原訂教學流程或學習期望的差異之處,具教學生學習的內容與討論
我的心得
聽完楊主任的分享,我才了解到學習共同體是一種精神,重點在愛學生,以及找到jump的學習來幫助學生學習,願意學習,而形式則會和老師的風格而有所不同,有夥伴與我分享她做了多年的類似學習共同體,他教室是ㄇ字型,但他的小組是2人一組,他發現4人會有人沒參與尤其是弱者,3人有人會落單,因此2人最好,而且討論有給時間限制,例如一分鐘或3分鐘,一來掌握教學進度二來學生會更專注,而且學生怕被別組聽走反而會非常小聲,下課時學生會變得不那麼躁動,也減少紛爭,因為上課時太累了,討論動腦筋及講的太累,此外他發現自己只要站在ㄇ的中間,就可以完全看到每一個學生在做什麼,但是它讓學生把所有的書包及用具都放入自己的工作櫃,這樣方便學生轉動椅子,當老師要講解時,就可以輕易將椅子轉向面對黑板。
此外主任提到在做之前學生需要學習如何聆聽與專注,而這兩者又從良好的生活常規與生活習慣來培養,為了這個他們將學習共同體停下來,找出策略去培養。我想這件事很重要耶,學生有辦法專注以及能聆聽,才能進行討論,才能有火花,不然只是在分享,你講你的,我講我的而已,哪來火花。難怪佐藤學教授說台灣的學校太吵。又對照到剛才的夥伴所分享的,如果上課太用力太耗腦力,下課怎麼還有力氣吵架、鬧事、嘶吼呢!
這也讓我決定再本學習共同體這本書再讀一次,因為前面讀了兩次卻讀不通,獲敘這一次可以比較理解了。
或許我們可以à本學期讀書會,下學期觀課
下午的課程是觀看嘉大附小陳佳萍主任的音樂課
主任設計了讓學生認識好歌詞(舉例示範並讓學生討論),和學生一起用直笛演奏並演唱「明明就」(周杰倫的歌),接著請導覽志工介紹(約6-7分鐘)林業文化之美,再請學生拿出之前就提供的林業之美走讀手冊,請學生選擇其中一個主題,小組討論改編歌詞(jump學習)。
我的心得
佳萍主任的教學讓我領略到,教師的專業的重要,主任對於音樂的專業真是一極棒,不論是彈琴.範唱.吹直笛,以及其EQ之高,有時學生會故意搞怪或唱反調,她都是笑瞇瞇的忽略或帶過,並且給予學生許多的讚美。有一組三人,前面的兩個孩子只顧自己討論,沒有顧慮後面一個,主任笑瞇瞇的請前面的轉過身面對落單的那一位,一起討論,主任真的有注意到每一個學生耶!
此外給我三個啟發:1.音樂教學也可以回歸到人生,到社會技巧的培養,主任此堂課目標在音樂上是學會改編歌詞,在社會技巧的目標則有3-專注.傾聽.達成共識,而這三個目標則回應到他要做的小組討論與jump學習,我覺得很棒的是學習跟生活連結了,學生不是學生活用不到的東西,此外學生小組討論需要的技巧,主任在課程的一開始就去強調,並拋出問題作團體討論,我們常常這樣期望學生卻沒有告訴學生,沒有讓學生知道我們的目標的涵義或應有的表現。
2.創作時應該學生一個框框,學生才不會無所適從,這是我們常常忽略,沒有給方向給資源,就要求創作,學生創作完後卻總覺得少點什麼,或無法聚焦到我想要或我們的課程,原因是我們老師沒有說啊!學生怎麼會知道呢。佳萍主任給學生小小解說員的導覽手冊,給學生一些資源與框架,讓學生有所根據。就如同方文山(明明就作詞人)在寫青花瓷時他到書店收集許多跟青花瓷相關的書籍並研讀,才進行創作。
3.是主任很仔細的聆聽,發現,並請孩子做示範,而這個示範會發酵,可以讓學習持續,也可以引導及鼓勵不知如何著手的組別其實沒有那麼難。主任在下課前幾分鐘發現,有一組已經完成四句的歌詞創作,她請他們發表,並鼓勵,才結束課程,雖然下課了,卻還有人還在討論。我想即使討論未完成,下一堂課來時孩子應該已經完成創作了。
此外我想到的是早上的楊主任提到到日本觀課沒有給教案,只有全班座位表以及小組座位表,我想這樣老師才能放心慢慢教,這也讓我體會到,老師應放慢腳步,不必為了教學觀摩,而把所有的精采擠在一堂課裡發揮,而是應關注在學生的學習速度。不過這很難。
有教授提出
分組->發表->互學(咬加強學生的互學,這才是討論的精隨)
觀察三個:老師的教->學生的學->討論的論->並且把「論」帶到觀課的討論
今天收獲滿滿,真期待下次還有機會…..很開心……… 就像今天太陽公公露臉的天氣一樣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