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出版的
學習共同體套書共有三書
構想與實踐
日本觀課現場全記錄影片dvd
台灣初體驗
給正在進行學習共同體的我很多鼓勵與方向
![](http://pics12.yamedia.tw/41/userfile/s/superdido/blog/1524438789d316.jpg)
學習共同體想與實踐-書摘
1擁有明確自我願景的教師,會懂得保留不必要的球,只專心拋出重要的球,藉此保障每一個孩子的學習權利,實現最高品質的學習。
2學習共同體的學校是培育學生互相學習的學校,是培育教師身為教育專家互相學習的學校,是家長及地方居民協力參予學校改革.互相學習的學校。
3幾乎沒有一次課堂是因為內容程度設定太高而失敗,大多數失敗的課堂,原因皆出在課程內容程度設定的太低。對教師和學生而言,提高課程內容的程度來追求卓越,更能夠培育學習中最重要的倫理-謙遜。
4活動系統的設計在於讓實踐的教師及學生能夠透過參與活動,深刻感受公共性.民住主義及卓越性等三種哲學。
5學習共同體學校的協同學習必須以兩個課題為根基,來設計授課內容,一是每人都必須理解的共有課題(教科書程度),一是以共有課題的理解為基礎,所挑戰的「伸展跳躍的課題」(教科書以上的程度)
6技術性的問題:1.如何組織小組-抽籤分組是最好的方式,並可適度的更換組別或座位2.何時導入.何時結束小組學習—中年級的課堂,適度組成全班的協同學習及小組的協同學習。高年級以上則以前半段為共有課題,後半段為伸展跳躍的課題為基本型態。小組學習結束或學習結束之前回復全班討論。需注意的是,一旦學習結束而未及時返回全班討論,則可能破壞學生專心學習的節奏。
學習共同體台灣初體驗-書摘
1雖不知道未來的變化,我們能要做好孩子的基礎,使能自學以因應未來。
2接納與回應,回應不同學生的需求,是教師的專業
3人人皆可透過互動來自學。課程需要和生活銜接,學生找到之間的關係,課程才變得有意義。學習是相遇與對話,是學生與教師.教材.同伴以及自己的對話。學習的過程中,「聽」格外重要,聽而後學。老師若也是學習者,聽聽學生知道些甚麼,欣賞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4我們的基礎教育,到底應該教些什麼,才能幫助下一代得以擁有自我實現的人生?幫助整個國家擁有不斷提升、進步的潛能?
5學校.教室.教師到底應該要做哪些該改變,才能幫助下一代,更有適應未來社會、實現自我的能力?
6.教師的學習與專業精進,觀課評課是教師同儕學習必要的「裝備」
7.沒有任何一種教育的改革可以脫離「教室與課程的內涵」,不理會「教師的成長」,而獲得成功。這兩個關鍵鷹架。
8.從日.韓經驗學到四個啟示1要說服老師打開教室大門,給老師勇氣,讓老師有改變的動力。讓老師知道「學習共同體」不是評價老師,而是互相形成支持網路。2必須是從教室出發的改革3領導者校長必須有強烈的決心4只要有一所學校成功就有機會
9日本比我們做的好的六件事1觀課重點不是老師如何教,而是學生怎麼學2改革不能只靠種子老師,要全員投入3.安靜聆聽的教室才可能發生學習,能聆聽才表示參與其中,這是學習共同體的基礎。老師教學時首要任務就是細心照顧每一位學生,將孩子的意見做有意義的串連,甚至編織成多層次的概念織物,然後提出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有伸展跳躍的學習機會。4分組採隨機抽籤,男女混合方式分組,每隔2-3個月就會變換分組5老師不靠教科書6.素樸的校園之美
10希望有一天,台灣老師也被五體投地的尊重
11教育是為二十年後準備人才-我們問自己希望20年後的日本人會是什麼樣?應該具備有哪些能力?有了共識後,那麼現在的我們就應該從學校教育培育他們未來成為那樣的人。
12老師的任務是要聽
13每一堂課50分鐘,共有的階段25分鐘,伸展跳躍的階段25分鐘
14老師的討論要以學生為主。第一是老師要打開門,第二是不評價老師的教法
15真正的好老師是小聲說話的.尊重人的
16多管齊下培育課程研究專家
17他們的行政人員以及5年內的教師,一學期必須觀課20次以上,教學觀摩1次以上,每兩週各領域的教師都有一次專業成長與對話的時間,教師可以針對課堂教學所面臨的問題進行深度對話
18如果要評價教師,最好的評價是來自同儕的專業評價。教師的績學專業也應該由優秀的同行相互評價,多做課堂案例分析,形成教師的學習共同體,從專業的評價系統取得成長和尊重
19上課是不直接使用教科書的,每一堂課都會設計學習單來引導學習活動
20老師們應該重新思考,我如何讓教學促進孩子的學習,我如何讓孩子在教學促進孩子的學習,我如何讓孩子在教室裏都成為學習的主題,而不會只是個客人
21老師第一個要改變的是教學信念,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接著才是策略的運用,讓孩子們能夠致力於共同學習。
22想推動教師學習共同體時,有幾個不同的操作步驟,1老師要一起著手備課(診斷學生學習優劣勢,教材組織,教學方法,評量與學習單設計討論,分享教學研究),2打開教室(觀課的目的更多老ㄕㄧ起幫忙,看看教室裡的孩子是不是都學習了)3看了教室,觀察學生的學習後,討論孩子們在課堂中的學習是否發生,學習的困難與成功之處為何?這叫做議課
23「課堂學習共同體」的操作,教師要改變授課方法,把主動求知權放在學生的手上。因此你的課程設計就會增加活動,讓孩子們分組,可以四個人一組,彼此探討老師今天所給予的任務,該如何解決
24集體備課.公開授課/觀課.共同議課
25實踐密碼1:創造學校的寧靜度-只有在非常安靜的狀態,學生才可以進行深度思考。實踐密碼2:調整班級的空間-學習共同體的核心概念是深度對話,班級最好是先以兩人為互動的小組,前後同學為合作的大組,我稱這種模式為兩階段的合作學習模式。實踐密碼3:引發發表的動力-老師提問之後缺乏等待的時間,也缺乏讓學生討論的時間,更缺乏讓學生討論之後紀錄的時間。候答.討論.紀錄之後發表,學生的發表意願就會瞬間加溫,最後股利小組一起發表,就大功告成了。實踐密碼4:有效教學領導(以身證法)。實踐密碼5:運用行動研究解決問題-蒐集現場發生的問題,然後提出有效解決策略。面臨進度壓力.不知道如何有效的提出問題,如果回到「課程地圖」的概念,老師要先掌握每個單元的核心概念,再將核心概念轉化為核心問題。實踐密碼6:選擇適當的分組方法-重新分組是一個很好的策略,當班級的同儕互動或者是師生互動發生困難時,就可以考慮微調班級的座位。
26把更多時間投資在預期他老師共同備課與課後檢討。問問題.設計活動。瘋狂備課。學習捨得。共同備課除了討論怎麼調整段考範圍,決定哪些課是學生可以字學而略過不上,各課的重點該放在哪裡,又如何設計學習單,問出好問題,還要找出哪些課可以主題連結或補充教材。
27教師主動翻轉教學設計。第一關就是顛覆自己的教學設計邏輯,這單元有哪些必須學習的關鍵概念?這些概念學生要如何學會?重理解的課程設計。提高預習率的方法,是將教材轉化成克漏字式填充,至少較財因填寫而看過一遍,加深印象後,開始上課在採用文本架構分析方式,建構學生重點概念。第二關學生分組電三關教室內的風景真的如此靜謐-要有良好紀律作後盾。耐心等待轉機就會出現。叮嚀1一切以學生學習為核心,設計出讓學生學會應學的核心概念,讓學生學習能伸展跳躍的設計。叮嚀2-耐心等待
28備課重點放在如何佈提與提問。哪些問題能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哪些問題適合進入到小組討論?哪些問又是可以成為學習後伸展跳躍的問題,提出更深入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真的沒有想法可以分享時可以說-我目前還沒有想法,我想先聽聽你們的意見。當同學發表完,我也會要求他們最後要說:請問大家有沒有問題,若有疑問一定要提出。形成學習的對話,而不只是發表。終極目標應該是學生能自主學習,初階目標是在課室裡,學生能互相學習,彼此尊重且能產生對話。
心得:
教育是為二十年後準備人才-我們問自己希望20年後的台灣人會是什麼樣?應該具備有哪些能力?有了共識後,那麼現在的我們就應該從學校教育培育他們未來成為那樣的人。
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我從自己最興趣的語文課著手,我相語文課的最終目標應該是讓孩子能自由的運用語文去紀錄去對話,因此在語文課裡我所有的課程都是朝著這樣的方向出發,希望孩子在同儕合作的鷹架裡慢慢儲備自己的語文能力。
此外能與人合作的能力,應該是未來很重要的能力,因此我希望在設計的課程裡孩子能練習與不同的同儕合作,不同的組成份子,人數都是孩子可以試煉的場域。
而終極目標則是--希望有一天,台灣老師也被五體投地的尊重--這也是我的希望
|
|
|
發佈者:本站 來源:
顏怡欣 日期:2013-09-26 21:3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