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小朋友普遍較缺乏文化刺激,可能沒聽過「梵谷」是誰?他有哪些世界知名的作品?長期任教花蓮縣的唐宇新老師本身是藝術專長,結合生活科技工具雷射切割機,設計出4堂「小小梵谷」課,希望讓小朋友學會的是哪些能力,又從中看見什麼樣的自己?
作者:唐宇新(花蓮縣源城國小教師)
傳統的藝文課大多只教學生畫圖、摺紙,但這次我想要從電影開始引入,先講一個故事,然後教製作技術,帶學生仿作,最後引入新科技完成手做,再發表感想和互評,完整這全套四堂課的藝文課程。
首先要準備的素材是:3mm厚卡紙(雷射切割成固定尺寸)、油性蠟筆(非油畫蠟筆,就是最便宜那種)、彩色列印梵谷畫作四張。
在第一次的課程中,我帶著孩子看了 【梵谷: 星夜之謎】HD高畫質中文電影預告,同時簡單介紹了梵谷的生平,一個為了愛執著、為了證明神的存在而畫、以百姓的生活來呈現神的恩典無所不在、謹慎的友情一直到失落的自己。
我的課程設計是要讓學生從梵谷的電影簡介中看見崎嶇人生、豐富情感與線條的交流,在選用繪畫媒材時,則選用身邊最容易取得的油性蠟筆來操作。
我請學生自選一張喜歡的圖來仿作。我先示範技巧,接著由學生開始操作。
「星空」、「向日葵」帶來全新的感受
在這群毛躁的孩子手中,蠟筆是一種易斷又不容易配色的素材,如何讓他們一筆一點的,把短短的筆觸以梵谷特有的動線表達出來,是這節課最困難的部份。當然課堂中我也引用梵谷的人生故事,來幫助孩子體會這一切,像是如何豐富的把色彩運用上去、如何把自己的感受放進畫作、讓每個感受與線條融為一體,最後就是將線條與想法變成一段完整的故事,讓孩子在仿作過程中重新體驗「星空」、「向日葵」的感受。
這一切都需要耐性與毅力,過程中有個小男孩認為自己畫得不好,很快的就放棄。只是他那豐沛的顏色呈現出來的就是無垠的想像,欠缺的只是一點老師的助力。於是我帶著他在我身邊,看著淺色、深色的蠟筆不斷在畫面遊走,小男孩才發現到自己的畫作原來是這樣的繽紛、這樣的優秀。也因此在第二次的課程中,又再提起勇氣,繼續研究畫面與筆觸的動線。
「老師,我想再畫一幅送給我的朋友」
當小男孩羞澀的對我說出這句話時,其實我相當的驚訝,因為一開始就很沒耐性的他,卻有了說這樣的期待。
他說「我從來沒有畫過一幅讓自己喜歡的畫,我一直覺得自己畫得很差。」
是啊,在這類偏遠的學校要去哪裡找專業的美術老師,來陪他們用自己的手,畫出一幅最滿意的作品呢?源城算是幸運的學校,最少還有劉春琳主任親自上課,甚至安排「藝文深根計畫」引駐在地藝術家指導孩子書法、國畫以及璞石創作。
當我每次在課程中私下聽見孩子說「老師,我是不是可以再做一幅送給我朋友啊?」,這句話透露出那股深深的期待,也感受到一顆藝術的種子,正在孩子心中慢慢發芽。
完成一幅畫就是一個故事
學生花了2到3堂課完成畫作,到了最後一堂就要製作邊框。我這次用的是雷射切割機,事前必須花許多時間做精確的設計與裁切。不過相對也有個好處,切出來的紙板、邊框一定是我理想中的固定版型,之後上課的每一班學生都能嘗試以相同版型,呈現出不同的變化性。
貼完邊框之後還要塗上白膠,製造筆觸的立體效果,等畫作全部乾了,作品就算完成。最後發表的過程則是師生互評,學生在探討的過程中發現到,這節課最需要的居然是「耐性」,最重要的是我也引導他們去思考「你如何跟這幅畫對談」、「你看見了其中強烈的生命力嗎?」
當我說「恭喜你們完成了一個好故事」,孩子也笑了出來跟著喧鬧著,這笑聲一定是由心而發的愉悅,我相信。
謝謝孩子們認真的參與,我也期待下次的課程能夠讓他們有更棒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