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5(三)第一次精進教師社群會議
主持人:鄭士楷
會議記錄:
1、鄭士楷老師的分享:
六年級教學部分:從上學期進行到現在的創作為結合四月份即將展覽NIKI展,六年級學生設計了自己nana立體作品,從骨架到包覆及上色,歷時了好幾個月,而課程中也與孩子們一同討論NIKI的生命故事與創作,目前正在收尾階段,開始加上一些細節修飾的部分,因為與孩子們分享NIKI塔羅牌公園的室內設計有一間碎玻璃貼滿屋內的設計,於是他們開始利用剪碎的光碟片裝飾作品,孩子和我都超期待展覽的那一天。而另外平面創作部分,於上學期請孩子們設計另類的聖誕節,在課程中提示他們要有別以往的主題,可結合中國民間故事、電影或另類主題,如聖誕水上樂園、聖誕妖怪屋……等。而這學期期待將孩子培養成博愛小文青,因此開始將新詩的創作帶入作品中,第一個主題是「愛上樹的影子、愛上一首詩」,讓孩子透過個人創作及團體合作的方式進行深入性的思考模式。而將帶孩子到教室外把樹的影子畫下來,各組將利用粉筆畫下幻想性的圖案,之後並書寫下心中的詩句,將樹與幻想及自己的心靈進行溝通。
四年級教學部分:因四年級班級有訂購材料包,而教學部分盡量要求孩子不要做出制式化的作品,所以沒有照材料包的樣式去做,而是將兩三樣材料包的材料混合重新設計出新的課程,例如尖叫雞的課程,讓孩子透過手作觀念而且加上巧思,變成富有創意的作品。而繪畫部分進行蒙娜麗莎的異想創作,透過剪貼的設計,重新設計蒙娜麗莎的造型,另外之後將進行版畫製作,結合NIKI生命之樹的主題進行創作,將印好的黑白作品貼於圖畫紙上,進行上色與線條的繪製。
非常開心參與此次的社群活動,透過伙伴們分享,讓我在身心靈都得到了滿滿的養分!
2、高淑雲老師的分享:
106.03.15下午,我在藝術融合寫作傾聽,收穫多多。下午雖然因事臨時找去會議室開會,但心卻在4樓,希望聽到社群老師的分享,還有趕上了!在不同年段、科任和行政老師的分享,讓我慶幸來到這裡,內心滿滿收穫。
這學期開學幾週我在班上進行的寫作教學如下:
◎寒假生活小書創作:配合生活課程,我稍作改編,以小書形式呈現;但在規劃前我心中有很大的掙扎,一年級可以嗎?會不會花去太多時間??沒辦法完成的怎麼辦???但我還是大膽一試,先讓孩子在A4紙上折出8格,在每一格提是可以寫什麼,在簡單寫出封面封底和1.2頁後,孩子似乎停格了;這時老師趕緊出來救火,再次跟全班討論,旅遊小書接著發生什麼事?比如:吃喝玩樂、看到什麼、要感謝家人等等,孩子嘰哩瓜拉舉手分享旅遊趣事----<花一節課>。
發4開圖畫紙裁對半,折2次,正反面供8頁,讓孩子在封面先訂題目,就開始編寫遊記了,接下來過程順利許多,先畫好的,老師大力誇獎後,趕緊遞上麥克風讓他把 小書念出來,順便貼在黑板上〈學生很許喜歡貼作品在黑板上,有時明明很矮,卻故意拿椅子貼得高高的,隨便他們去了〉-----花五節課
老師要堅持讓每位學生都把小書完成,否則偷懶學生永遠不動,讓他們面對作業負責態度是很重要的。
發表提問—讓學生逐一上台介紹小書,結束後,要提問台下同學2個問題,全班會非常安靜聽,有加到分的小孩,可以拿到特製瓢蟲巧克力,勇敢介紹的也可以領到一包科學麵作獎勵。---花1.5節
做完這項作業後,全班都能清楚知道同學遊記寫什麼?順 便訓練上台的膽量和傾聽的技巧,當然第一本小書真的出乎意料的全班都能完成了。
◎聯絡簿日記寫作:期末思索日記要讓學生回家寫嗎?為了不增加家長困擾,學生千篇一律 寫睡覺吃飯之類的內容,索性規劃每週在學生發生一件大事來寫寫看,目前有寫的內容有:到操場躺草地、換掃地工作 ,不在走廊奔跑、選模範生、健康闖關活動,畫圖+文字敘述,以學生經驗出發目前寫得狀況不錯, 可以繼續進行。
◎讀報寫作:上學期期末剛進行,延續到這學期,把這學期要寫的資料已經列印完成,避免老師手忙腳亂,簡報的內容偏重在短篇和學生生活有關題材,以A4作業當呈現,背面要畫彩色插圖,每周二.五功課,在教室有空會帶領孩子讀文章內容,並提問可以寫哪些內容在心得上面,學生都可以完成此項作業。
我很喜歡聽到社群老師的分享,無形中吸收好多寶貴的經驗以彌補自己不足的地方,更高興的是有學年好姊妹<美枝.怡欣.玉幸>的陪伴提供各種想法,讓自己在教學路上不再孤單,可以更放心扎實的進行寫作活動,謝謝哲瑋老師的邀請入社群,收穫多多!心得滿滿!好愛社群每一位老師!美好寶貴的分享。
3、顏怡欣老師的分享:
106.3.10下午,聽到大家分享的教學上的好點子,覺得很棒,收穫良多。因為除了是和自己學年的夥伴橫向的交流,還可以聽到其他學年的老師們直向的回饋,真的很棒!
下午我分享了這學期剛開學兩個月我們班上做的事情,結合國語課、繪本閱讀和小書製作,一部分是配合國語第2課--新的計畫,我們在228的四天連假,先讓孩子做計畫並實踐,最後以小書的形式完成整個計畫加日記的圖文書。另一個部分,這學期我們閱讀了兩位日本繪本大師,一位是幽默大師[宮西達也]的作品,閱讀完[小卡車兜兜風],我讓孩子創作自己的小車兜風續集,這是孩子第一次寫故事,我只有要求他們故事的內容要有—開始、經過、結果,並搭配適合的插圖和封面,之後針對小書創作我設計了一個自我回饋單,希望能藉由自我回饋的機制引導孩子檢查自己作品的完整性。
此外我們配合課本的擬人化部分,我們閱讀了宮西達也的另一個作品[你看起來好好吃],並讓孩子對故事中的兩個角色進行比較,並選擇其中一個比較喜愛的角色,幫他寫一篇自我介紹。此外這學期我像解紹另一位溫馨的日本作家—[長谷川義史]的作品給孩子,義史先生的作品中常常把生命中會發生的悲傷事情用覺間接且幽默的方式介紹給孩子,我們讀了[媽媽做給你],在孩子的回饋中,我很驚訝有一半以上的孩子都感受到義史先生隱藏在字裡行間的淡淡憂傷,孩子回饋單上寫道,看完這本書我感到很傷心,也有許多孩子針對故事中的一段話—我覺得這碗飯吃起來像沙子一樣,提出了故事中的角色因為傷害到媽媽的心,所以晚餐食難以下嚥,我覺得這本書有觸動到孩子的心靈,圖畫書不該只是傳達美好世界,有時也可以引導孩子了解生活中的傷心。
接下來我們會繼續閱讀這兩位作家的作品,並持續與國語課進行連結和創作。分享中我對於學仁老師分享的部分,我領會到有伴的感覺真好,謝謝學年的伙伴(淑雲、玉幸、美枝),也謝謝我們社群的伙伴,大家這麼用心也這麼勇敢,陪著我一起做了這麼多嘗試。今天的下午很美好。
4、其他老師分享教學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