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7(五) 10:30—12:00
地點:二年六班教室
教學記錄:
1.老師先給孩子們看看整理過後的香湖生態海報。接著詢問孩子是否還記得種子發芽的成長過程,引起孩子的討論之後,再進入今天的成長記錄活動。
2.播放一段網路上的影片,是綠豆成長的縮時攝影,片長約三分鐘。觀看完影片後,讓孩子說說看到了什麼。
3.播放老師準備的PPT,裡面是老師每天記錄的種子發芽攝影,挑了幾張成長的歷程照片,分別選了虎豆、豌豆、綠豆三種種子的成長照片,讓孩子回顧之前每天觀察的歷程。這三種豆子的成長最快,觀察起來最明顯。
4.讓孩子選擇要記錄哪一個種子的成長,每個孩子都有種綠豆,所以至少有綠豆可以觀察,另外也讓孩子可以有別的選擇:虎豆、豌豆。
5.帶著孩子一邊觀察成長的記錄照片,一邊討論變化和外觀,一邊用文字簡單記錄。從種子、種子泡水之後、發芽、冒出葉子、長高、冒出第二層葉子,小書記錄到第三頁即可(共四頁),留下最後一頁可以等植物成長變化更多時再記錄。
6.記錄完成之後,請孩子使用著色用具(蠟筆或彩色筆)讓記錄與繪圖可以有顏色的辨識,讓別人可以更清楚的閱讀。
教學省思:
1.播放影片給孩子看時,的確也引起孩子的注意,縮時攝影把成長的歷程濃縮成影片,清楚的呈現出變化。
2.慧詠老師在下課時將小雯的綠豆拿給我看,孩子說綠豆長大之後有點長歪了,於是想辦法要讓他站直,小平提供了建議,用一段吸管剪開將莖包住,慧詠老師引導孩子自己處理問題。
3.孩子們在問何時去香湖公園,因為當時決定完成香湖生態圖之後會再去一次,同時檢視孩子們的香湖地圖是否正確。
4.原本想讓孩子有三種記錄的種子成長可以選擇,但是發現一次要解決三種問題,也許應該要統一記錄綠豆就好,這樣孩子們討論時也比較能聚焦。
5.和慧詠、智雯、佩均一同討論課程架構,釐清香湖地圖活動的目標,這也是我最需要加強的地方,下週會找有經驗的他校老師來協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