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3(五) 09:30—11:10
地點:二年六班教室
教學記錄:
1.在上課前(3/1)事先拿種子給孩子們看,因為有些種子要種之前要先泡水,所以在種之前先給孩子們看一下,讓孩子們比較各種種子的差異,觀察種子的特性,用手觸摸種子來感受種子的觸感。觀察結束之後,就讓孩子把每一盆種子加入清水浸泡。當天泡水的種子:綠豆、紅豆、花豆、豌豆、空心菜。
2.一上課就請孩子們觀察已經泡水兩天的種子情形,孩子們都能察覺到種子膨脹、外皮裂開、有些冒出白色的芽。引導孩子們探討種子泡水之後的現象及原因。
3.開始種植豆子活動:每個孩子都能分到5~6棵綠豆種植,老師準備塑膠飲料杯座,請孩子剪開,一人分一個杯座,自己加培養土放入發芽的綠豆(老師有先示範如何種綠豆),可以獨自照顧。分組種植的部分有紅豆、豌豆、花豆、香菜、空心菜、小白菜,以座位一排為一組。全班一起種植的部分有空心菜、小白菜、青江菜,灑在教室前的花台上,有加入些許培養土混在泥土中。指導孩子們如何為種子澆水、加多少水、觀察土壤水分的多少。
4.修改種子海報:針對老師用鉛筆圈起來的部分進行修正,並將老師印好的植物圖片對照到海報上的種子位置,找適當的地方貼上。
5.為了開始製作香湖生態地圖,帶孩子回顧香湖區生態:分成植物和生物兩部分。讓孩子們一邊回想,舉手說出當天觀察到的生態,老師將訊息寫在黑板上。
6.因為種綠豆之後就接著六日放假,所以詢問孩子是否要帶回家照顧,採自願的方式,約有三分之二的孩子願意。
教學省思:
1.本來預計安排要再去香湖踏查一次,讓孩子們在回顧香湖的湖區生態之後可以重新再整理對香湖生態的認識,也能再次加強對香湖生態資訊的正確性。
2.花了一些時間讓孩子為種子海報加入植物圖片,的確讓種子海報的訊息更加清楚。
3.孩子回想當天在香湖觀察到的生態,老師本來寫在黑板上,因為一下課就馬上帶孩子們去教室外花台種菜播種,還來不及拍照就被孩子擦掉了。
4.一開始會想讓孩子每人種植一盆綠豆,是想藉此讓孩子負起照顧的責任,因為責任,就會特別關注綠豆的生長情形,和導師慧詠討論過後,才決定這樣的做法,不管發生什麼狀況,希望孩子都能從中學習到些什麼。課後導師和我分享,放學時有孩子因為覺得麻煩有想放棄帶回家照顧的念頭,還問老師六日會不會來學校幫忙澆水;也有打翻了盆栽,向老師要塑膠袋裝,還是擺放不穩,於是又拿厚紙蓋在盆栽上來解決問題。照顧植物是一件需要發自內心願意去做的事情,期待孩子們往後分享照顧植物的歷程與感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