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2016.03.09(三)第二次精進教師社群會議 |
|
|
2016.03.09(三)第二次精進教師社群會議
主持人:林哲瑋
地點:嘉義市博愛國小六年四班教室
會議記錄:
1.引言:本次會議請社群老師就"老樹的新衣"活動說明各班進行的情形,如有作品產出的班級也可以將作品帶至會議中一起分享。討論主題包含:各班活動進行的狀況及問題、如何將設計布進行拼裝、實地至楓香園進行勘查與檢視效果。
2.二年一班怡欣老師:這是一個有情感的活動,學生很愛。老師順勢講了一個樹精靈的故事,要為樹穿衣服,等到學生衣服設計圖畫好之後,便去看彩色樹,結果學生開始傳說看到樹精靈的蹤跡,孩子之間彼此分享,甚至說親近樹之後,樹說了一些話,學生之間還為了有無樹精靈而爭吵,有孩子說:你要用心才可以看見。從繪製設計圖到實際動手剪貼,學生都很享受其過程,老師除了示範以外,希望孩子遇到問題可以自己想辦法解決,靠自己,或同學間互相協助。是一個很特別的體驗與情感連結。
3.二年二班美枝老師:教學順序為:說橘色奇蹟故事、看樹、學生傳說樹精靈故事、精靈與彩色樹、畫設計圖,整體來說教學沒有太棘手的困難或問題。學生體育課時又說看到了樹精靈。(帶孩子看樹的過程,老師也有錄影及拍照,讓孩子爬樹、親近樹,如此的體驗非常有溫度。)
4.五年級美勞科任士楷老師:因為各學年都會一同訂購材料包,所以還是必須要使用,所以課程結合馬諦斯的繪畫風格與神話故事的意象,神話故事的部份請學生去借書進行閱讀。世凱老師呈現一些馬諦斯的圖片資料,低年級老師意外發現其幾張繪畫的特色與低年級的設計不織布有些雷同,有一種驚喜的樂趣。往後還有一個材料包是抽屜櫃,預計規劃結合到有抽屜創作的藝術家,如達利的抽屜人,將創作延伸到美學或藝術家上,而不是只有組合、繪畫而已。後續還希望收集孩子們的精彩作品安排成展覽。
5.二年四班淑雲老師:說故事(老樹之歌、橘色奇蹟)、呈現網路圖片(勤美園地的毛線樹)、傳達教學重點的想法、為樹設計衣服(底圖用何種顏色?圖樣及顏色為何?)、介紹媒材(什麼是不織布?)、老師善用意象去提示孩子們圖形如何畫,老師也會示範。使用保麗龍膠的時候會有絲,所以換成白膠黏貼,效果也不錯。教學與活動過程前,老師先講好規則,接著以正面鼓勵孩子。多數孩子的布作品跟設計圖很接近,孩子們沒有壓力,也很樂於寫作。
6.二年六班玉幸老師:引導孩子們畫了三次設計圖,因為孩子們畫得太難,擔心孩子無法剪出圖形,最後讓他們模仿。創作結束之後,回頭再說創作理念(50字以上),帶孩子到教室外看樹的時候,看到孩子們敏銳的觀察力,能注意到細微的嫩芽顏色。
7.四年七班學仁老師:中年級即將升高年級,教學的情意部分繼續增加,理性進入。即將去林班道校外教學,以及之前到香湖公園走踏時去看樹模型,關於樹之美、配置之美、欣賞綠葉落盡後呈現的真實自我。(這樣子富有哲學感性的教學,正是學仁老師本身具備的個人特質,也唯有他能帶給孩子這樣的思維與對話。期待四年級孩子的作品,也建議學仁老師可以讓孩子把香湖或林班道的校外教學感觸記錄下來,也能成為藝術與人文教學記錄的一部分。)
8.會議結束後,大家改到楓香園,外頭濕冷,飄著小雨,社群老師們將不織布作品覆蓋在樹上,並討論以八小塊縫成一面的方式拼在樹上。散會之後,發現無法以縫紉機車縫的方式拼接,因為保麗龍膠過硬,縫車的針會過不去,最後決定以不織布條在作品後黏接,並在星期五下午時,低年級老師一同作業完畢,也決議以手縫緞帶的方式方便綁在樹腰上。也謝謝怡欣老師幫大家訂購了三色緞帶。
|
|
|
發佈者:本站 來源:
林哲瑋 日期:2017-02-16 12: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