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即使白晝依然豔陽高照,但入夜後的涼意卻已沁人心脾,清楚宣告秋天的到來。
不過,明明是秋高氣爽的好時節,為什麼身體總覺得有點不太對勁?不自覺想要乾咳幾聲、鼻子開始出現類似過敏的現象、皮膚乾燥脫皮……,身體缺乏水分滋潤,當心「秋燥」症狀纏上你。
現代人最常見的5種秋燥症狀分別是口角發炎、皮膚乾裂、鼻出血、便秘與哮喘燥咳。中醫解釋,秋燥最容易傷害到肺系統,包括口、鼻、肺臟及皮膚毛細孔等;另外,由於肺和消化系統互為表裡,所以有些人也會出現便秘症狀。
年長者、夜貓子最容易出現秋燥症狀
時序入秋,門診已陸陸續續有患者因秋燥困擾前來求診,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針傷科主任陳萍和發現。
大部份患者分不清楚秋燥與燥熱、過敏及感冒的不同,自己亂吃藥當然沒效。
陳萍和說,到了秋天,有人會出現類似感冒的咳嗽現象,但通常只是乾咳且感到口乾舌燥,不會頭痛、喉嚨痛、流鼻涕,就有可能是秋燥引起。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主治醫師申一中也說,常看到有些秋燥患者以為自己只是火氣大,自行服用黃連等苦寒藥,或是猛喝青草茶想要降火,結果燥症沒有消,反倒因為過度寒涼導致腸胃不適。
|
|
|
發佈者:本站 來源:
羅沐嫻 日期:2012-09-27 11:39:10
|